病原體
禽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性傳染病。“禽結核分枝桿菌屬于耐酸菌群,一般呈桿狀,末端鈍圓。也可見桿狀、彎曲和鉤狀*,長度約為13。”μm。不形成孢子和莢膜,無運動性。這種*的細胞壁含有大量的脂質,對外界因素,特別是干燥有很強的抵抗力;對熱和紫外線更敏感,在60℃下30分鐘內死亡;對化學消毒藥物有很強的抵抗力,對低濃度的結晶紫和孔雀石綠有抵抗力。因此,在分離這種*時,可以用2%至4%的氫氧化鈉、3%的鹽酸或6%的硫酸處理患病物質,并在培養基中加入孔雀石綠等染料,以抑制雜菌的生長[1]。
結核分枝桿菌可以在25至45℃的溫度范圍內生長,但最適生長溫度為39至45℃,最適pH值為6.8至7.2。這種*是有氧的,對營養有嚴格的要求。首次分離這種*時,需要使用專門為培養分枝桿菌準備的培養基(Lowenstein-Jensen濃縮雞蛋培養基或蛋黃瓊脂培養基等)。含有5%至10%二氧化碳的空氣環境可以促進其生長,如果培養基含有甘油,它可以形成更大的菌落。這種*的生長速度較慢,通常需要1-2周才能開始生長,3-4周才能蓬勃發展[1]。
流行病學
家禽結核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最常見于北溫帶地區。在美國,雞群的發病率*的是中部和北部各州,而西部和南部各州的雞群發病率較低。在加拿大不同地區,雞結核病的發病率差異很大,從1%到26%不等。拉丁美洲國家也存在這種疾病,但發病率并不高。歐洲也有許多關于家禽結核病的報告。非洲的禽結核病發病率較低,肯尼亞報告了小火烈鳥的禽結核病。1978年,中國甘肅農業大學王希珍等人[2]首次報道了雞結核病的存在和流行情況。近年來,國內關于雞結核病診斷和治療的報道越來越多[3,4],這引起了養殖業的高度關注。
結核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前者是由受感染的鳥類咳嗽和打噴嚏引起的,將分泌物中的分枝桿菌傳播到空氣中,或引起氣溶膠,使分枝桿菌在空氣中飛行,引起空氣感染或飛沫感染;后者是由患病鳥類的分泌物和糞便污染飼料和水引起的,這些分泌物和糞便被健康鳥類攝入并引起感染。所有鳥類都可能被分枝桿菌感染。在家禽中,雞是最敏感的。火雞、鴨子、鵝和鴿子也可能患有肺結核,但沒有一種是嚴重的。其他鳥類,如麻雀、烏鴉、孔雀和貓頭鷹也報告了肺結核[5]。不同年齡的各種家禽都可能被感染。盡管老鳥比幼鳥更嚴重,但幼鳥有時會出現嚴重的開放性肺結核,這是致命病毒傳播的主要來源。
3.家禽結核病的臨床癥狀
禽結核病發展緩慢,早期感染沒有明顯癥狀。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可以看出患病的鳥類不活躍,容易疲勞,精神抑郁。主要特征是內臟結核結節、體重減輕、消瘦和死亡。盡管有些人食欲很好,但他們經常表現出進行性消瘦,尤其是胸肌,胸骨突出,甚至變形。此時,患病鳥類的羽毛蓬松、深色、無光澤,鳥類的冠部、肉須和耳垂貧血,比正常情況下更薄。偶爾,它們會出現淺藍色,無毛部分的皮膚粗糙。肝臟病變可導致黃疸。如果受感染的鳥類的關節或腸道受到感染,可能會出現單側跛行、翅膀下垂或頑固性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