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豬瘟形勢下如何進行藍耳防控!一文讀懂非瘟形勢下的藍耳防控 自非洲豬瘟來到國內,豬藍耳病“頭把交椅”的位置隨之異位。隨著對非洲豬瘟疫病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對豬藍耳疾病的關注度逐漸下降,但并不意味著豬場藍耳病發病率也在下降。 許多養豬場都將控制非洲豬瘟作為養豬疫病防控的重點,區分出了“非瘟”與非“非瘟”的疫病防控,卻忽視了養豬場的基礎免疫。大量的臨床檢測數據顯示,在爆發非洲豬瘟的豬場,藍耳病的檢出率非常高,兩種疾病的同時發生加劇了養豬場的負擔,也增加了養豬場的經濟損失。 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在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基礎上,必須重視對養豬場內的基礎疫病的防控,尤其是加強對豬藍耳病的防控工作。 防控意義 非洲豬瘟常態化下,我們一方面要做好生物安全把病原擋在門外,另一方面要提高豬群的整體健康水平,增強其非特異免疫能力,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要想提高豬群健康水平,除了營養等因素外,也要對一些傳染病如藍耳、圓環、豬瘟等免疫抑制類疾病防控到位。尤其是藍耳病。 非洲豬瘟主要靠高度接觸性傳播,而藍耳可以通過接觸和呼吸道傳播,增強生物安全來防控好藍耳病,有利于把非瘟病毒拒之于豬場大門外。 非洲豬瘟和豬藍耳病的共同特點是侵害豬的巨噬細胞,病毒進入機體后,侵入巨噬細胞,尤其是肺泡的巨噬細胞(靶細胞),在細胞內增值,使巨噬細胞破裂、溶解崩潰,造成巨噬細胞數量減少,同時降低了肺泡、巨噬細胞對其它*和病毒的*,造成嚴重的間質性肺炎和肉樣病變。 防控好藍耳有利于降低非瘟病毒感染速度,更有利于精準清除。 非洲豬瘟和藍耳病都可能引起豬的免疫抑制,但是藍耳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更加持久。豬只感染非洲豬瘟可能出現全身性的免疫抑制而導致機體失去平衡,最后死亡。 豬只感染藍耳病則會出現一個持續免疫抑制的過程,影響豬群的生產效益。 養殖場如果出現免疫藍耳病弱毒疫苗后發生非洲豬瘟爆發的情況,該種情況就說明藍耳病弱毒疫苗對豬體造成了免疫抑制,導致豬只很容易感染非洲豬瘟病毒。 藍耳防控措施 ➤控制臨床癥狀,減少繼化感染(母豬、后備豬、公豬,在飲水或飼料中加藥以及用藥肌注對癥治療)。 ➤定期監測評估,將防控工作常態化。定期采取豬只血液和口腔進行檢測,從監測數據判斷疫病控制是否得當,評估藍耳疫苗的免疫效果。 ➤使用疫苗注射確保豬的抗體水平,減少感染。 ➤加強常規免疫和飼養管理,減少繼發感染。 ➤實行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