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繁殖與呼吸系統綜合征(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respiratory syndrome,PRRS)
俗稱豬藍耳病,是由豬生殖和呼吸系統綜合征病毒( PRRSV)
引起以母豬發熱、厭食和流產、死產、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礙以及仔豬的呼吸道癥狀和高死亡率為特征的一種疾病[1]。PRRSV屬于動脈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
)動脈炎病毒屬(Arterivirus),病毒粒子有囊膜,PRRSV病毒粒子直徑約為45~80nm,核衣殼為等軸對稱的20面體,直徑約為25~30nm,PRRSV是一種動脈炎病毒,基因組是正鏈、單股、線狀RNA,長約15kb,是四種動脈炎病毒成員中*的。病毒粒子表面有纖突,用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劑處理可滅活病毒,證明PRR—SV有囊膜[2]。該病于
1987年首次在北美發現,之后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傳播,我國于1996
年首次分離到該病毒[3],最近幾年PRRSV也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豬傳染病病原之一。自2006年6月起,在我國大范圍的爆發高致病性藍耳病,該病的出現和流行給我國的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一些嚴重爆發的地區豬的總量下降60%
,而一些中型和小型的養豬場則因此被迫關閉。據估計,有超過6000萬頭的豬在這場疫病暴發中死亡和銷毀,造成對養豬業的巨大恐慌[4]。此病不分年齡和季節,各齡豬均可發生,一般流行期為70~100天。在同一豬場里爆發此病停息后,容易再次爆發,且發病率顯著提高,可見其*低,病毒活力很強。此病只感染豬,不感染人和其他動物,藍耳病的與仔豬的遷移運輸有密切的關系。在從臨陸床樣品中分離病毒時,常溫25℃以下病毒在血清中可維持其活力,但在組織中失活較快。PRRSV在低溫下較穩定,在4℃以上則逐漸失去感染性,4℃1個月,20℃6天,37℃10-20h,在一70℃條件下病毒的感染性可保存4個月以上不變。該病毒在pH5—7之間保持穩定,當pH小于5或大于7的條件下,病毒的感染滴度降低90%以上[5]。PRRSV對多種動物的紅細胞無凝集特性,不凝集豬、牛、綿羊、山羊、兔、雞、鴨、豚鼠、小白鼠和人0型紅細胞。目前對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疫苗免疫是其主要防控手段。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豬藍耳病的防控效果[6]。本試驗利用IDEXX PRRS X3抗體檢測試劑盒[7]檢測豬場豬群體內是否被PRRS病毒所感染,為檢測和預防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