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場幾種常見疾病的危害及預防建議目前我國生豬養殖模式以集約化、規模化為主要發展趨勢,不僅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同時促進了生豬養殖的發展,但在實際生產中,因養殖密度大、數量多,豬場常見疫病的流行嚴重影響豬群的健康和生產。因此,掌握豬群常見疾病的發生與防控,對于豬場的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本文對豬場常見疾病的特點,發病原因、危害、預防與控制進行闡述,旨在為廣大養豬人員提供疫病防控參考,以減少經濟損失,提高生產效率。 1、口蹄疫 基本癥狀和危害 口蹄疫是因豬只感染口蹄疫病毒引起,感染豬只表現為蹄部、舌面、鼻鏡、乳房等無毛部位出現水皰,水皰破潰后形成爛斑。發生口蹄疫后,豬只特征表現是跛行,而對于小豬,會因心肌炎的發生而死亡。 疫苗預防 口蹄疫疫苗是目前防控口蹄疫的最為關鍵、有效的手段。建議種公/母豬實行全年普免3-4次;所產仔豬70日齡首免,100日齡加強免疫;若存在壓欄,則需在出欄前60天左右進行第三次免疫。 2、豬瘟 基本癥狀和危害 豬瘟傳播速度快,致死率高,不同日齡豬只均易感。若妊娠期間的母豬受到豬瘟病毒的感染,則易出現流產,死胎、僵尸胎,存活仔豬在出生1-2天后會發生腹瀉,甚至脫水性死亡,死亡率可達*。 免疫建議 建議對種公/母豬實施全年普免,一年3次;商品豬在30-35日齡首免,60-65日齡加強免疫;后備豬在配種前第12周、第6周進行免疫,后期免疫程序同種豬。 3、偽狂犬 基本癥狀和危害 偽狂犬病毒可致妊娠母豬流產,產死胎及胎兒干尸化;對初生仔豬則引起神經癥狀,出現運動失調,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達*;成年豬多呈隱性感染,但常可出現呼吸道癥狀。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和產仔旺季發病率相對較高。分娩高峰的母豬舍會優先發病,窩發病率可達*;發病豬主要是15日齡以內的仔豬,最易發病的是4日齡仔豬,發病率達98%,死亡率達85%。隨著日齡的增長,死亡率會有所下降。 免疫建議 建議種公/母豬全年實施普免,一年3次;育肥豬1日齡滴鼻,65日齡肌注;后備母豬在配種前第11周、第5周免疫。 4、藍耳病 基本癥狀和危害 藍耳病又被稱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屬免疫抑制性疾病。潛伏期最短為3天,最長為37天,主要引起妊娠母豬流產,延遲生產、生產無力和母豬產后子宮炎、發情不穩定、不易受胎等;新生仔豬感染后表現為呼吸困難,運動失調、輕癱等癥狀,7日齡仔豬死亡率明顯增高,后期會出現共濟失調,眼瞼水腫,耳部、體表部皮膚發紫;育肥豬感染后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和雙耳背面、邊緣、腹部及尾部皮膚出現深紫色;公豬感染后精液品質下降、帶毒,精子畸形。 疫苗免疫建議 對于藍耳病,不同養殖場可根據場內情況選擇凈化或免疫。對于實施免疫控制的養殖場,可采取以下免疫程序。 種公/母豬全年實施普免,一年3次;仔豬20日齡首次免疫,2周后加強免疫;后備種豬在配種前第10周、第4周免疫。不建議妊娠母豬接種藍耳病弱毒活苗,可接種滅活疫苗。此外,藍耳疫苗與豬瘟疫苗接種時間*間隔兩周左右。 5、圓環 基本癥狀和危害 豬圓環病由圓環病毒Ⅱ型引起,屬免疫抑制性疾病,發病率較低,死亡很高。一般在豬只10周齡時傳播比較活躍。典型癥狀是豬皮膚出現紅紫色隆起斑塊,生長遲緩;初生仔豬會因先天性顫抖無法攝入母乳而死亡;斷奶仔豬則漸進性消瘦,生長遲緩。 免疫建議 種公/母豬全年實施普免,一年3次。仔豬3-4周齡首次免疫,3周后加強免疫。 6、細小病毒病 基本癥狀和危害 豬細小病毒病是由豬細小病毒引發的豬繁殖障礙性疾病,主要危害初產母豬和血清學陰性的經產母豬,導致流產、不孕、產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感染細小病毒的母體通常無明顯臨床癥狀,但病毒可經胎盤感染胎兒,致使免疫機能未發育完全的胎兒死亡。近年的研究還表明,豬細小病毒除了能導致母豬繁殖障礙外,還能與圓環病毒2型相互作用,引發仔豬斷乳后的多系統消耗綜合征。 免疫建議 免疫接種是針對豬細小病毒病最有效的防控手段。疫苗接種的對象主要是初產及第二胎的母豬。通常在母豬配種前1個月進行疫苗接種。母豬接種后可以獲得堅強的*,可在整個妊娠期免受豬細小病毒的危害。 目前,豬細小病毒病的疫苗主要有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兩種。對于豬細小病毒病血清學陰性的豬場,免疫應采用滅活疫苗。滅活疫苗可在配種前2個月初次免疫,配種前1個月加強免疫。此外,豬細小病毒病的弱毒疫苗也是一種安全性相當高的疫苗,不能在妊娠期內通過胎盤屏障,因此母豬在妊娠期即是接種了弱毒疫苗,一般也不會造成母豬繁殖障礙等嚴重后果。 7、流行性乙型腦炎 基本癥狀和危害 流行性乙型腦炎又稱為日本腦炎,簡稱乙腦。是由日本腦炎病毒引起的一種蚊媒性人獸共患病。豬群感染流行性乙型腦炎最為普遍,商品豬大多不表現臨床癥狀,妊娠母豬可出現高溫、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弱胎,母豬自身無明顯異常表現;公豬則出現睪丸炎,即單/雙側睪丸腫大,陰囊皺襞消失,經3-5天后腫脹消退,有的睪丸變小變硬等。該病還易與布魯氏菌病、偽狂犬病混淆。 免疫建議 豬群可接種乙腦疫苗。目前國際上主要使用的乙腦疫苗有兩類,即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我國主要使用減毒活疫苗。 疫苗使用應注意:一是易感動物一定要在當地蚊蠅出現季節的前1-2個月接種疫苗;二是防止母源抗體感擾,后備種豬一般在5月齡以上接種。間隔1個月注射兩次效果更佳。母豬一般在配種前接種,建議配種前8周和2周免疫。 8、豬支原體肺炎 基本癥狀和危害 豬支原體肺炎又稱為豬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稱豬氣喘病或喘氣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氣喘、頭頸下垂、呼吸困難等,分為急性型、慢性型和隱性型。 免疫建議 豬支原體肺炎疫苗可以在1-3周齡進行免疫,各場可根據場內情況來確定具體時間,建議在7-10日齡范圍內首次免疫。 9、腹瀉病 基本癥狀和危害 引起豬腹瀉的疾病有多種,如豬傳染性胃腸炎(TGE)、豬流行性腹瀉(PED)、大腸桿菌性腹瀉、輪狀病毒性腹瀉、豬副傷寒腹瀉、豬痢疾、豬腸炎以及寄生蟲性腹瀉。在這里主要介紹豬場最常見的三種。①傳染性腸胃炎,流行有明顯季節性,表現為冬春高發,特征是突然發病,先吐后瀉、脫水,糞便呈黃綠或白色。②流行性腹瀉,氣溫較低的季節傳播力變強,各階段豬只均易感染,病死率較低。主要癥狀是運動僵硬、 嘔吐、 腹瀉。③大腸桿菌性腹瀉,豬場最常見的腹瀉病,分為黃痢和白痢,無季節性,主要是造成仔豬快速脫水,進而死亡,黃痢發病日齡為出生后幾小時至一周,糞便為黃色含凝乳塊漿糊狀稀糞,有氣泡,以l~3d常見;白痢發病多在10~30日齡,所排出的糞便發白或灰白色,有腥臭味。 免疫建議 對于腹瀉病,大多數豬場采用“預防為主,同時加以治療”的防控方式。對母豬可以免疫接種相應的疫苗,來確保所產仔豬體內的保護性抗體去抵御相應病原的侵襲。 |